如果说以前的微信公众号还是一个媒体化的平台,那么2016年的公众号会有一种新的形态,叫应用号。应用号预示着比公众号更强大的功能、更优质的体验以及更丰富的服务。应用号的出现是微信产品的一次重大升级,无论是为了体现用户价值观?还是追求产品商业化?作为一名技术人员,我不想过多讨论,而是更愿意从技术的角度来分析一些其中Web技术的发展。

微信做为一款超级App,有着巨大的入口流量,需要不断的产生动态的内容,Web技术在微信中一直发挥中重要的作用。如果说公众号还是标准Web技术+简单桥接扩展,那么在应用号中,Web技术将依靠更强大的Web执行容器在微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。我们可以来看看在微信中Web与Native技术的结合过程,从嵌入系统Webview, 到X5增强浏览器引擎,到功能扩展的JS-SDK,再到刚刚发布的weUI,再到应用号。微信团队一直推进着Web技术在Native App中融合与发展。

随着移动设备的快速更新换代,以HTML5为代表的Web技术在Native App中有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。一方面是Native App开发团队在保证功能和性能的同时,需要提高开发效率,降低运营成本;另一方面是App用户在满足需求和体验的同时,需要更快的获取动态的内容;这些都需要Web技术在App开发中发挥越来越多的作用和价值。但这种价值绝对不能称为脱离或颠覆。在今天,更多的是“融合”!

我从06年开始做了10年浏览器引擎和跨平台App引擎。见证了这10年来,Web技术在Native App中不断的应用和发展。从功能机到智能机,从k-java到移动App,从WebBrowser到Webkit,我们可以将Web技术在Native App中的发展分为5个阶段,内置、嵌入、桥接、混合、融合。

京ICP备16046576号-1